HKW

Tuesday, June 24, 2008

公民社會的發展對中國政權的挑戰

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初期,中國政府一反過往黑箱作業的處事手法,破天荒容許傳媒自由報導,由於沒有限制資訊自由,使訊息的力量得以發揮。總括是次經驗,資訊自由帶出以下好處:

首先,國內外媒體能夠確實知道災難的嚴重性,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能作出相應的支援。此外,國內人民和海外僑胞得知災民的苦況,從而喚起他們的愛國心和關愛的情懷,對賑災籌款起莫大的催化作用。

政府高層親赴災場監督及慰問的情景被傳媒廣為報導,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加了不少分,而最感人的報導莫過於新聞周刊記者一則關於初級幹部參與救災的專訪, 當時記者問及傷亡的情況,由於該名幹部的家人都在災難中喪生,一時觸景傷情, 淚如雨下。但就在此刻,他收到上級的救災指示,於是強忍淚水,返回所屬的救災單位。該名記者深受感動,並且面向鏡頭說:「這就是我們所看見的中國」。由此可見,一名初級幹部的專業精神勝過一切樣板政治宣傳,使西方人重新評價中國人的人文素質。

但不要忘記資訊自由是把雙刃劍,以上對政府有利的報導當然是中共政權樂於聽到,但一些負面的報導,例如地方政府的貪瀆所引起的豆腐渣校舍問題和遇難學童家長向政府追究責任等新聞又是否中共政權願意聽見的聲音呢?

資訊自由為公民社會的發展建立基礎,不同的利益集團透過通訊科技組織起來, 動員能力之強和回應速度之快是遠超過政府的控制能力。當中國社會變得更多元化,對資訊流通的自由度有更高的期望,而在這基礎上,公民社會的發展勢頭更不可逆轉。

中國政府必須有政治改革的決心和更廣闊的胸襟去回應公民社會的訴求,如果政府走回過往封閉保守的回頭路,只會失掉民心及將無可避免在社會埋下不安的種子,威脅社會穩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